飞天文学网,你永远的心灵家园!
您现在的位置:飞天文学网 >> 文化中国 >> 人物传记 >> 内容

从头品读毛泽东诗词--王者之气与大同之梦

作者:毛翰 时间:2010/3/26 8:40:11 点击:4078


  由于作者的特殊地位,毛-泽-东诗词一经问世便备受世人关注。不管你喜欢与否,它的影响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其思想和艺术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誉之者认为“诗人毛-泽-东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用尽天底下最奢华的形容词如“前无古人”“千古绝唱”“词坛第一国手”“时代的诗魂”“中国革 . 命的英雄史诗”犹嫌不足,还要号召人们“沿着毛-泽-东开创的当代诗词创作道路奋勇前进”;毁之者则责难其“帝王思想”,指其语象粗豪重复,袭用前人成句,质疑其某些重要篇目的版权,直欲摘下其诗人桂冠。有的评语,如鲁迅说毛-泽-东诗词有“山大王气”(1) ,则被作着不同的解读。斯人早已作古,尘埃应该落定。尽管还有某些疑云一时难以消散,我们还是不妨对其成败得失,作一个大致的评估。
  不过,有推崇者说:“也许可以夸张地说,西方的文明和文化的普及,应归功于基 . 督教所强加的人必诵咏的《圣经》。我们许多的古典诗词知识,也许应归功于毛-泽-东的诗词在文 . 革期间的广泛普及。”(2) 这就不免似是而非了。可叹我辈,生逢秋来九月八,一花开后百花杀,正该发蒙读书,却遭遇十年一出荒诞剧,古今中外人类的一切文化艺术几乎尽被指为封资修货色,予以焚毁,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统统都在禁书之列,上下五千年,泱泱我诗国,只剩下一本红宝书三十几首诗词流布于世,灌输与人,别无选择。归功耶,归过耶,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
  毛-泽-东诗词版本很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的《毛-泽-东诗词集》算是官定的版本,共收六十七首,分正编和副编。其它晚出的版本,有的也有补正之处。
  还是让我们平心静气,不存任何偏见,逐一品读其少年到晚年的全部诗词,试着做一回客观公正的评价吧。

                   一

  今天能见到的毛-泽-东最早的诗作,是他十三岁时的两首咏物诗。一首《咏井》:“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另一首据说是在其塾师毛麓钟指导下做成的《咏指甲花》:“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艳。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托物言志,初识诗理,据此尚难推知其未来在诗国的建树。
  1910年,十六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到五十里以外的湘乡县读书,曾抄录一首当时已流传很广的日本诗给父母,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只改了两个字,原诗前两句为“男儿……死不还”。
直到晚年,毛-泽-东还有这种改他人诗作述自家情怀的习惯。例如,1971年林彪出逃,摔死在外蒙温都尔汗,毛-泽-东与周世钊谈及此事,感慨良深,改杜甫《咏怀古迹》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只是将原作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倒也贴切。明妃(昭君)生于秭归,林彪生于黄冈,皆去荆门不远。想林彪骁勇一生,追随左右,直到副统帅和接班人地位,最后竟落得挈妇将雏远奔漠北,机毁人亡,成为孤魂野鬼,怎不令人叹息?
  最能见出少年毛-泽-东个性的,是他这一年秋天作为湘乡县东山学堂学生所作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王者之气,日后数十年中国政治的一言堂,种种情景都在这诗中预示着。不过,这首诗也并非原创。其蓝本,今有三说。一说是明代权奸严嵩的少作:“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二说出自清末湖北名士郑正鹄之手。郑氏为官清正,有人刁难他,送一幅怪模怪样的青蛙图请他题诗,郑氏即题一绝回敬:“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三说作者是明朝正统年间的考官薛瑄:“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不知毛-泽-东当初所见是哪一家之作,三家诗彼此间的沿袭关系也待考。不过,其改动之后,倒是较原作增色了,“如虎踞”较之“似虎形”更为传神,“养精神”也比“弹鸣琴”“好遮阴”更见韬略。

                   二

  1915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易昌陶病故。5月,学校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作五言古诗一首《挽易昌陶》:“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由丧友之痛,到家国之忧,承转有度。恨岛夷日本,世仇沙俄,亡我之心不死,国贼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民族危亡在即,正当男儿仗剑报国之际,却见少年才俊悄然早殇,身为同窗挚友,焉得不悲!全诗长四十句,才思如涌,语象练达,让世人第一次领略了毛-泽-东的诗歌天赋。
  另有《归国谣》小令一首,可能是毛-泽-东1916年所作:“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据说,韶山一名“大青山”,“清溪”“青滩”也都在作者家乡一带(3) 。这首词以山乡夜色之静,衬出早行者之动,其中隐寓的,还是跨出乡关的男儿之志。
  据周世钊回忆,同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曾一次抄给他诗作几十首,可惜后来都散佚了。今天能见到的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诗作,有罗章龙晚年提供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春作)和肖三回忆文章提到的一首《七律•游学即景》残篇(作于1916—1917间):“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以及其它几个残句,和与萧瑜、罗章龙的联句之作,有的还不能确认其真伪。作者自己记得的一联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一时期的最为后人熟知的名句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作者一生奉行的斗争哲学的著名表述。晚年则演绎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八亿人民,不斗行吗?”“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垮,不斗则修!”于是,战火硝烟之后的岁月仍然处在斗争和动荡之中,不得片刻的喘息和安宁,中国古代圣贤的“和为贵”的教诲已经淡远无痕,“窝里斗”堂而皇之。

                   三

  1919年10月8日,毛-泽-东作了一篇《祭母文》:“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它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四言一句,共九十六句,情真意挚,整饬工稳,不妨视为一首四言诗。
也许只有英雄气短者才会儿女情长,毛-泽-东素有大志,必欲匡举宇内,囊括四海,不屑于缠绵情爱的吟咏。“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世人能够见到的毛-泽-东的情诗,寥寥无几。他自己说是:“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所谓豪放和婉约,并不单指风格,而首先应该是指其内容。
  毛-泽-东的最早一首婉约之作当是《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一般认为此词作于1921年,是给妻子杨开慧的。但这一解读于情理有所不合,为〖中 . 共〗建党“开天辟地”而奔忙而亢奋的年青革 . 命家,会为一次夫妻小别而“百念皆灰烬”“不抛眼泪也无由”吗?近年已有人详加考证,认为这是毛-泽-东在其第一任妻子罗氏1910年春患痢疾去世之后所作,作者时年17岁,亡妻21岁。(4)
  其另一首婉约之作《贺新郎•别友》(1923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过去也一直被认为是写给杨开慧的。但这一解读也有多处不能自圆其说。譬如,既是别妻,为什么题作“别友”?今见学者彭明道考证,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写给他的女友陶毅的。陶毅,字斯咏,1896年生,湘潭人。她于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向警予同窗,也是新民学会中出色的女将,“周南三杰”之一,与毛-泽-东过从甚密。(5)
  毛-泽-东常常修改旧作。《贺新郎•别友》上片的结束两句,后来改为“人有病,天知否?”下片的结束四句,一稿为“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后来改为:“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人多不以为然,认为后来的改动,自我神化,反而破坏了当初诗境的圆融。其实,这上片的结束两句还是改好了的,因为“倚楼”的语象失于陈旧,而“人有病,天知否?”自铸其辞,语工意新。人有之病,可指身体有恙,也可指精神的不适,相思成疾。(今人著书,有取《人有病,天知否》一语为书名者(6) ,意味深长:当年的人,已经成为后来统治人间的天,后来的人们在天的统治之下,肉体和灵魂多有病痛,天高高在上,可曾知晓?)而“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等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如果是别妻之作,固不协调,如果用来赠别情侣兼战友,则是得体的。

                   四

  《沁园春•长沙》(1925 年)和《菩萨蛮•黄鹤楼》(1927 年春)是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年轻时的两首代表作。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极具英雄气魄。毛-泽-东后来自己解释说:“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这似乎有点刻意掩饰。其实,诗言志,诗所言之志是不必掩饰的。指点江山,问鼎苍茫,正是领袖情结,王者气概,没什么好欲说还羞的。有一个说法,称此词是20年代初毛-泽-东和他的一些同学同游岳麓山和橘子洲头时的集体联句,经几位老师修改而成。此说有无根据,已难索考。以毛-泽-东的天赋和功力,独作此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得个语,必是某人,似乎也失之武断,是尘埃落定之后的推想。曹操有一名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原方逐鹿,群雄并起时,敢问大地主宰者,当不乏其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站在九省通衢的武汉,长江与京汉、粤汉铁路纵横交汇,这正是逐鹿中原之时,逐鹿中原之地,境界极其开阔。然而“一九二七年,大革 . 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7) 于是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困惑,有“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茫然。龟山蛇山封锁大江,黄鹤栖处人去楼空,现成的意象用以寄托心绪,很是妥帖传神。最后两句源自苏轼赤壁怀古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永恒慨叹和姿态,“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则凭添几分入世的执著和顽强。

                  五

  接下来,从1927年9月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到1935年的《七律•长征》,这段时间的十几首诗词,多系行军打仗的纪实之作,泥于事功,粘着具象,诗意无多,除《忆秦娥•娄山关》等个别篇目,不足以代表其艺术成就。如果毛-泽-东只有这些诗词,其艺术品位则只与陈毅、董必武诸人相当。都说毛-泽-东喜欢三李,不喜欢杜甫,喜欢李白的豪放飘逸,不喜欢杜甫的沉郁泥实,其实,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诗风,恰恰更近于杜甫的史笔,长于诗中见史,拙于史中见诗,艺术上更逊一筹。
  试看《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 . 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屏蔽***〗。”全是大实话,且平仄不协,韵脚不工,着实是粗率得过分了。后来的版本里,“修铜”改作“匡庐”,“平浏”(平江、浏阳)改作“潇湘”,意在借助“匡庐”和“潇湘”的诗意积淀,使作品增色,效果却是有限。倒不如一仍其旧,以存俚俗本色。

.

  【申明】飞天文学网,笔下文学,许多资源来自网上,供广大同好欣赏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告知。
 内容来自:网络
  • 飞天文学网(www.ft77.com) ©2004-2024
  • 本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QQ:84362953 京ICP备12001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