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文学网,你永远的心灵家园!
您现在的位置:飞天文学网 >> 文化中国 >> 红楼涅盘 >> 内容

悲情千古说红楼

作者:淮茗 时间:2010/3/27 14:26:26 点击:3110


    最浅显的道理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看似高深莫测的《红楼梦》研究似乎也在验证和重复着这一道理。近百年来,数量庞大的红学家们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苦苦寻觅,对《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等所谓学术问题极尽大海捞针之能事,对曹雪芹的远祖一直追溯到三国时。但这种繁琐复杂的研究背后恰恰掩盖了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描写悲剧的优秀抒情小说,而这正是《红楼梦》面世至今流行不衰的根本所在,也正是广大读者喜爱这部小说的奥秘所在。

    尽管读《红楼梦》因个人的经历、观念、趣味的不同而出现“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 .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之类的多声部变奏。但纷繁芜杂的喧闹表象背后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先贤王国维所说的:“《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一字千金,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理解《红楼梦》的关键所在。

    的确,《红楼梦》如同一支深沉哀婉的悲剧交响曲,全书大大小小的各类悲剧组成各种错落有致的音符,这些悲剧触及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使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凄清幽怨的感伤情调。受到最多关注的自然是那个刻骨铭心的爱情婚姻悲剧。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构成整个悲剧的主声部。从相知相爱到生死两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始终清如山泉,发自真情。不仅仅是形貌上的吸引,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基础上的情投意合。他们也曾经猜忌过、误会过、争吵过,其中既有观念上的矛盾,又有性格上的冲突,最终达到了灵魂深处的默契和沟通。相对以前才子佳人小说中一见钟情、诗书订盟的爱情故事,《红楼梦》的爱情描写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同现代社会中所宣扬的爱情理念有颇多相合之处,因而具有先锋色彩。由于贾宝玉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的特立独行、卓然不群,林黛玉性格方面的孤芳自赏、不同俗流以及她对贾宝玉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异端性和叛逆性,与当时正统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在强大的社会重压下,这种爱情显得格外脆弱,注定是只能开花而不能结果,以悲剧而告终也是在所难免。

    对贾宝玉来讲,在他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之外,还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可以选择。薛宝钗也是才貌兼具的绝世佳人,更是许多男人心目中的贤妻良母。但与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艺术中的林黛玉截然相反,她更向往滚滚红尘间的各种快乐,善于控制感情,言行举止无不合乎礼,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她多次规劝贾宝玉要读书仕进,尽管她明知道这会激起贾宝玉的反感,将自己推到贾宝玉的对立面,使其感情天平偏向林黛玉,但她的坚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她这么做。这种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情与礼的选择,对贾宝玉而言,更意味着生存方式的选择,是诗意地栖居还是现实地生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但这种选择只能付诸个人的情感。在后四十回中,所有的恩怨被戏剧性地完成了,一个并不高明但很有效力的掉包计使一切变得十分简单。在宝、钗成亲的鼓乐声中,林黛玉泪尽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的泪水化作永恒的遗憾。但金玉良缘最终使薛宝钗也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贾宝玉的撒手而去使其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变成遥遥无期的期待。在这场爱情、婚姻的角逐中,宝、黛、钗三人都是失败者和悲剧人物。悲剧并非源自三人的性格缺陷,而是来自那个压抑个性和自由的社会氛围和礼法制度,特别是与之有关的婚姻制度。小说作者在第五回中称该书“悲金悼玉”,还是大有深意的。

    没有人否认,在《红楼梦》中的人物中,着墨最多、最显灵性的是女性,尤其是那群天真烂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作者在小说开头曾明确说自己的创作意图之一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在小说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饮茶酒名为“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实则暗喻“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意,要为这些千红万艳唱哀歌。在小说的前半部,作者为这些少女们设计了一个人间伊甸园——大观园,并为她们安排了一个惜香怜玉、饱有儿女情肠的看护神——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她们结社赋诗、宴饮嬉戏,无拘无束,尽情展示生命所赋予的青春活力和个性自由。也正是这种充满欢快、浪漫气息的详尽描绘,后文少女们的死亡离散才显得格外凄清悲凉。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法摆脱被奴役、被支配的命运,很快,这些少女们一个个走出大观园,或婚嫁、或衰老、或夭折,被无情吞噬、毁灭。青春少女无疑象征着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她们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一个社会如果连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如青春、浪漫、真情都保不住的话,其存在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质疑。当红消香断、群芳凋零之时,末世的降临也就为时不远了。

.

  【申明】飞天文学网,笔下文学,许多资源来自网上,供广大同好欣赏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告知。
 内容来自:网络
  • 飞天文学网(www.ft77.com) ©2004-2024
  • 本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QQ:84362953 京ICP备12001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