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文学网,你永远的心灵家园!
您现在的位置:飞天文学网 >> 生命沉思 >> 佛语禅心 >> 内容

《心经》略说

时间:2010/3/28 0:34:25 点击:4766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
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
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
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之
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佛的
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大比丘大菩萨都在左右,佛入了深明法门三昧。这时观自在菩萨
也正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之行,这时就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是空幻。这时舍利
子(即舍利弗)依仗佛的加持,乘此威力敬问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若欲修般若波罗蜜多
深妙行者,作何修习?舍利弗代我们大众而问,所问非常切要。我们如果现在想修般若波罗
蜜多深妙行的人应该怎样修习呢?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寿命具足舍利子言。(这里就肯定
了,是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的话。近代中日的著者,有人根据「大般若经学观品」中,世
尊所说有与本经几乎全同的文句,就主张《心经》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心经》的首尾乃
是后人所增添。此说不敢苟同,佛说与《心经》一致,正表佛佛道同,且古译中有首尾居绝
对多数,西藏经本亦有首尾,焉可都看成妄作。且古德对经文极为尊重,妄以己意编造经
文,实为戒律所不许也。且流通分中复有世尊赞叹印证观音所说之文,殊不应全看成是伪
造。)
    乙、流通分(结尾):观世音菩萨说咒之后对舍利子说:「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行深妙
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婆伽梵」(就是世尊,就是佛)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出定后就告
圣观自在菩萨说:「善哉!善哉!」两个善哉重复说,表明世尊非常赞叹。佛又说:「善男
子如是如是。」(善男子,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来证明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话,就是这
样,就是这样。这是世尊由衷的无以复加的证明与赞叹。我国唐代禅宗祖师证明人的开悟时
说,「如是如是,汝如是,余亦如是。」这就是以心印心。「如汝所说(就像你所说的),
深妙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行,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佛证明了,深妙般若波罗蜜就应该这样
做。一切如来都欢喜赞叹,都跟你一样做。释迦牟尼佛说话后,「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
在菩萨摩诃萨、及诸眷属、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宣赞佛旨。」最
后舍利子、观世音菩萨和他们的眷属(道友弟子)、天、人和会中的天龙八部、阿修罗等,
和一切世间的修学道众,都产生了前所未有且无法形容的安乐和欢喜,此等安乐和欢喜,超
越一切世间所有的安乐和欢喜,所以叫作大欢喜。向佛礼拜辞去。大众感受佛恩,感恩便要
报恩,于是便宣扬赞叹本人所亲闻的般若妙法。把从佛所听到的,向具有根器的人传播,这
才是真的恭敬。
二、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我们念诵这部经,是玄奘大师蒙一位神僧亲授的本子。经过是这样的:他和唐太宗李世
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到有些经典翻译不够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对证一下,
但是李世民觉得大师是国宝,不愿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不肯放他出国。用现在的话,他
就偷越国境,私自出国的。出发时约有三百多人随从,但因他又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所以
困难重重,回国时跟著的人几乎死光了。可见是十分困难的。途中走到一个地方,他正赶
路,突然听到有人呼叫的声音,他找到一个庙,看到一个人生病了,长了一身癞,正在呻
吟,他就给他医治。本来他要赶路去取经,但有人要死,不救不符合本心,就把自己取经的
事暂时搁下,照顾这病人。这个病是传染的,他也不管,一直照顾他,他把这个病人照顾好
了,病人感谢他,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大师就一路念这个经。念经免难有很具
体的实况。一次走到一个河边上看到很热闹,正是外道婆罗门举行祭祀的时候。婆罗门有九
十五种外道,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有很原始的,甚至是很野蛮的。这种外道就是野蛮
的,他们相信河神,并且每年拿一个活人扔到河里,就象中国的河伯娶妇一样,都是极端迷
信。这时玄奘大师碰到他们,正是他们举行祭祀,而且已经指定了一个人,要把这个人扔到
河里去。这个人有家眷,他要与家里人死别,自己也哭,家里人也哭。正在这极度悲伤的时
候,突然
看见一个外国人(玄奘大师)来了,就决定把这个外国人送到河里祭祀。家属都很高兴,把
玄奘大师用绳子捆起来,要把他往河里丢。他这个时候看到大众无理可喻,也就无话可说
了。只是有个要求说:「我们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经的,你们送我祭神,我也没有办法,
你们让我念念经好不好?我死之前想念念经。」大众说:「好吧!你念吧!」他拿起《心
经》就念。念到第三遍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这些人害怕了,忙说,这样的人我们不能
得罪,赶快把他放了,并且给他磕头。于是玄奘大师非常感谢给经的和尚,等他取经回来,
循原路去找,不但这个和尚没有了,就是当初那个庙也找不到了。于是就感觉当初所遇不是
世间的凡人,这是《心经》到玄奘大师手里的经过。玄奘大师翻的是这部经,我们念的也就
是这部经。玄奘大师得到神僧传授本经,一路消灾免难,证明《心经》威力无穷,般若妙力
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经中般若妙义无上尊贵不可思议。
    以下步入正文,我还不是正式讲经,只是宣说一下我对《心经》的点滴体会。
三、经  题
【(摩诃)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常念《心经》的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括弧中的「摩诃」,见余译,「摩诃」
就是大、多、殊胜三方面。意义很多,往往就不翻了。「大」不是大小的大,就是说这个道
理是极其究竟,彻底,离开我们世俗的相对的这些概念。这是一个绝对的大,不是对比。这
个火炉和房子比,说房子大,房子和楼比,它又小了。世间上哪有什么大小,小的就是大
的,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对的,这个大不是比较的,是绝对的,「多」、「胜」也都是这
样。
    「般若」也是梵文,我们可以把摩诃般若翻成大智慧,这都很勉强。因为翻成我们的话
表示不足,翻成智慧就很容易和汉文的智慧这个名词相混。我们常说的智慧,再说就是聪
明,再一混变成伶俐。世上这种聪明伶俐成了智慧了?恰恰相反,世智辩聪是我们学佛的八
种障难之一,跟聋子瞎子神经病是一样的,成为学佛的障难呀!这样混淆就失掉了原文的意
思。经中的智慧,是一种怎么能够了悟实相,契入证入实相的智慧。实相是什么,我能够
悟;我不但能悟,而且能够证。也可以这样说,实相就是佛的知见。所以《法华经》说,十
方的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只是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的因缘,所以出现
于世。什么事?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向众生开显佛的知见,宣示佛的知见。众生
听到这些开示,就能开悟明了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就契入,证入。众生本来是凡夫的知见,
所以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告诉我们什么是佛的知见,我们就从我们的知见逐渐的:有的快,
有的慢,快就是顿法,慢就是渐法,把我们原来的知见舍弃了,换成了佛的知见。般若是什
么呢?就是这样的智慧,你能够明了,了解,悟到佛的知见是什么,然后就做到、证实到佛
的知见。说句很粗俗的话,佛的思想(当然佛不是想,这是打比方的话),成了你的思想
了。不是一个勉强的,这个事情就像要追随一个领袖,要把领袖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那
你就自然地、忠实地接受领袖的领导。现在要比这个例子更深一步,是知和见。佛之所知,
佛之所见,把佛的知见转成了我们自身的知见。而佛知见是我们本有的,只是我们现在是迷
惑了,所以成为众生知见。般若就是这样一种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你能拿诺贝尔奖金,
你能写出多少好文学作品,都不是般若。
    般若一体而有三义:(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
    (一)实相般若是观照与文字的本体,实相不是有相,不是无相,不是非有相,不是非无
相,不是也有也无相,永离一切幻妄的相。可是体性不空,遍为诸法作相,具足过恒沙等等
性德的妙用。六度万行都是本性所具所起。(二)观照般若如实相之本体而起照用,照时仍是
寂然不动。(三)文字般若如实显示本体与观照。以上三者即一,实相是观照与文字的体,观
照是照实相照文字,文字是表达实相及观照。学人从文字般若入手,而起照用,一旦契悟,
入于实相。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
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
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平,人身保不住。信佛的人很少。有仁、有
义、有礼、有智、有信,这也是稀有的人。既然稀有,就是说来生能变人的人很稀有,所以
很苦。变畜生,落汤的螃蟹,在锅里活活地蒸死。鸡、猪、羊等等动物,都得被杀。并且子
子孙孙注定了都是被人吃的。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吃,但猪等就注定了。变成鬼就更苦
了,鬼比动物还苦,喉小腹大,不能饮食。重罪的鬼判入地狱,鬼在地狱中是极苦的,一日
之中生死
千万次。六道中比人好点是修罗。阿修罗很聪明,很能干,很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纯,不
善,他嫉妒。另一类是皈依正法作〖屏蔽***〗、是好的。还有一类嫉妒释迦牟尼佛,总想破坏,怕
人皈依释迦牟尼佛减少了自己的群众。这类阿修罗嫉妒障碍破坏佛法,死后堕地狱。六道中
最高是天界,外道想升天,但升天还是在六道里头。外道以升天做为解脱,佛教以升天看成
堕落。因为本来是佛,你现在跑到天界里去了,没出六道,早晚一天要转入三恶道,很可
悲。不能以眼前的幸福认为问题都解决了,未出六道早晚还会变猪、变狗、入地狱,所以在
六道中同处于堕落,这是此岸。(是指生死六道轮回这一边)。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
觉悟正道,永离苦趣,证入涅槃,这是彼岸。一切都寂灭了,寂灭就得到真实的乐。所以佛
菩萨是常乐我净,所以涅槃是彼岸。中流就是烦恼流。为什么我们度不过去?烦恼无尽就度
不过去,能越过这些烦恼就到彼岸了。到了彼岸,就是从生死这一岸到本自无生也就无灭、
常乐我净、寂灭为乐、圆满无碍的境界,称为彼岸。「波罗蜜多」原来直译为「彼岸到」,
现翻成「到彼岸」。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心」,经题中「心」字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中心,心要与核心的意思。佛说般若二
十二年,佛说法一共四十九年,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足见般若的重要。经中说:「五度

.

  【申明】飞天文学网,笔下文学,许多资源来自网上,供广大同好欣赏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告知。
作者:不详 内容来自:网络
  • 上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浅解
  • 下一篇:金刚经
  • 飞天文学网(www.ft77.com) ©2004-2024
  • 本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QQ:84362953 京ICP备12001531号